close

江西撫河流域先秦遺址考古調查項目取得重大成果

2017年12月24日,江西《撫河流域先秦遺址2014-2017考古調查項目》結項暨業務委托評審會在江西宜黃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北京大學、西北大學、武漢大學和湘、浙、粵美國商標登記推薦、皖等南方考古院所的專傢,聽取瞭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項目情況的介紹、具體承擔單位西安弘道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有限公司的匯報,並復核瞭項目組的工作驗收單、檢查瞭項目承擔單位提供的成果材料後,認為該項目目標明確,組織規范,科學實施,成果顯著,一致同意通過驗收並結項。

頂層設計 創新機制 業務委托 上美國商標查詢下聯動

江西省宜黃縣是國傢文物局對口支援縣,國傢文物局重點圍繞加大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力度、支持宜黃縣文博單位建設、加強文博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文化遺產相關產業發展等4個方面給予支持。撫河流域先秦遺址考古調查即是由國傢文物局立項批準的專題考古調查項美國商標註冊流程目,其目的在於摸清這個區域先秦遺址的基本情況,建立撫河流域先秦遺址數據庫,奠定撫河流域建立先秦文化編年序列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瞭解撫河流域先秦時期遺址分佈形態和規律,探尋撫河流域先秦文化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中的價值和地位。

項目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牽頭,聯合撫州市、縣文博單位,通過與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合作,並履行采購程序,將田野調查、考古鉆探及基礎資料的整理工作委托給西安弘道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有限公司。這樣的合作機制取得瞭良好成效。

實踐中摸索出一套南方地區區域調查的有效方法

調查工作在撫州市所屬 11個縣(區)展開,在4000平方公裡調查范圍內,新發現先秦遺址337處。調查工作主要集中在區域內河流沿岸及鄰近各支流的山腳或開闊地帶,以境內撫河及其支流為重點對象,同時兼顧市境信江、贛江水系的部分小河流經地段。

南方地區植被茂密,林深樹密,田野調查的難度極大。在實踐中,西安弘道公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他們參照區域系統調查的方式,嚴格執行《田野考古工作規程》,采用考古調查、勘探相結合,通過人為踏查確定遺址。每組成員配備有探工,對踏查確定的遺址及時進行地層堆積和遺存分佈的重點鉆探,初步查明瞭各遺址的堆積情況和分佈范圍,測量並繪制瞭各遺址平面圖。在調查與勘探中,利用RTK、小型無人機對調查中發現的遺址進行測繪與航拍,盡可能獲得與遺址相關的更多信息,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將現代科技手段貫穿於整個考古工作之中,提高瞭野外工作水平和效率。在調查之前,利用高清衛星圖片尋找環壕聚落,並以環壕遺址為中心,向周邊兩公裡范圍進行輻射調查,發現瞭一批不同規模的山崗類和環壕類兩類遺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發現瞭100處環壕遺址,其數量之多,形態之豐富,保存狀態之良好、聚落結構之清晰在江西尚屬首次,大大超出此前的學術認知。

從無到有的突破性學術成果

本次調查新發現的遺址數量是原有已知遺址數量的十倍以上,不僅繪制瞭撫州市先秦遺址分佈總圖及各縣市區分圖,完成瞭撫州市先秦遺址數據庫的建設、各縣市區的先秦遺址勘探報告,並發表瞭部分調查成果。項目形成的資料照片4萬3千餘張。調查成果以縣為單位,每縣一套10冊資料,從勘察報告、遺址調查表、探孔登記表、勘探日記、記錄到資料清單、移交清單,內容詳盡、體例科學、資料清晰。

與此同時,還開展瞭初步研究工作。一是對調查采集的標本進行瞭整理和分析,初步進行瞭分期工作,以資溪、東鄉兩縣為例,共分為新石器時代末期、夏至早商時期、晚商時期、西周早中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戰國時期六個階段,形成瞭分期表,是今後建立撫河流域先秦考古學文化編年序列、深入研究該區域先秦時期文化面貌、社會結構等重大課題難得的基礎性實物資料。二是對調查發現的環壕類聚落和聚落群、山崗類聚落和聚落群進行瞭梳理和分類,其聚落形態是先秦時期社會結構的反映,應有等級差異,是社會復雜化的重要體現。三是考古成果及時發佈,其中《江西撫河流域考古調查報告Ⅰ、Ⅱ》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相關的《調查簡報》和《調查報告》等資料成果即將陸續發表和出版。

這項工作的實施使得撫河流域成為迄今江西省境內發現環壕數量最多的地域,雖然尚未發現面積超過25萬平方米以上的環壕聚落,但從小型環壕聚落如此星羅棋佈,環壕聚落建造所需的大量勞動力及聚落規模的差異都體現瞭當時社會結構的復雜化。因此,有關環壕聚落的發現和研究,將有助於區域社會復雜化進程研究的開展。

鑒於環壕聚落的重要性,項目設計和實施瞭重點勘探和考古發掘。通過對宜黃鍋底山環壕遺址重點鉆探,發現該環壕遺址由四周環繞城墻的臺地、壕溝、壕堤組成。臺地為長方形,總面積6800平方米。壕溝北寬約40米、西寬約38~43米、南寬約36~43米、東部情況不清。壕溝外為壕堤。遺址周邊發現同時期的山崗坡地遺址9處,由此推斷此區域應是以鍋底山環壕遺址為中心的聚落群。經國傢文物局批準,對鍋底山遺址進行瞭考古發掘,揭示出城墻的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壕溝系人工挖掘而成,其始建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與築城時代吻合。壕堤解剖表明亦為人工堆築而成,堆築方式、堆積情況與城墻相同。

評審會上,與會專傢高度肯定瞭本項目取得的工作成果。一致認為,項目從課題設計到實施,有明確的學術目標,有合理的技術路線,有科學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工作機制采取省級考古單位牽頭,聯合大學、市縣文博單位合作,並將調查勘探的野外作業委托有豐富田野經驗的公司來負責實施,大大提高瞭工作效率。從立項至今短短3年,高效完成瞭目前國內最大面積的考古調查工作,所發現的遺址數量也是最多的,取得的成績非常出色。項目的實施與資料的提交,規范翔實,成果轉化快,堪稱典范。這項工作所形成的創新工作方法對於南方同類地形、地貌條件下的考古調查與研究具有示范和推廣意義。

專傢認為,該項目的開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初步建立瞭這一區域的文化編年序列,為探討南方地區先秦時期人類社會的演變打下瞭良好的基礎。同時對南方山區丘陵地貌的考古工作具有指導作用。

長江中下遊新石器時代晚至商周時期,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其對南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瞭重要影響。因此,撫河流域開展的考古調查意義重大,它不僅提供瞭一種可供借鑒的工作模式,其成果的取得以及初步開展的研究會讓南方的先秦時代成為一個值得關註的課題。

專傢們還建議項目組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歸納和提煉學術成果;將新發現的遺址納入地方政府文物保護工作體系中,加大對遺址的保護力度,並使其成為各級政府文化建設工作中重要的一環。(李政)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薑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y044qg04 的頭像
    siy044qg04

    帽帽的採購清單

    siy044qg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