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掉隊(政策解美國商標申請台中讀)

2014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在校學生2500多萬人、少數民族專任教師128.9萬人,全國705個民族自治地方縣級行政區劃全部實現“兩基”目標;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百姓衷心感慨:“最安全的地方是學校、最漂亮的建築是校舍、最美麗的環境是校園”……這一切,生動地展示瞭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族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然而,由於歷史、自然等原因,民族教育發展仍面臨著一些特殊困難和突出問題,整體發展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


?a href="http://usa.8e.com.tw/">美國商標檢索瓨祟}: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掉隊(政策解讀)

2014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在校學生2500多萬人、少數民族專任教師128.9萬人,全國705個民族自治地方縣級行政區劃全部實現“兩基”目標;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百姓衷心感慨:“最安全的地方是學校、最漂亮的建築是校舍、最美麗的環境是校園”……這一切,生動地展示瞭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族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然而,由於歷史、自然等原因,民族教育發展仍面臨著一些特殊困難和突出問題,整體發展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力爭到2020年,民族地區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及主要指標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各級各類教育質量顯著提高,服務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能力顯著增強。“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推進民族教育全面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莊嚴承諾。教育部近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瞭《決定》的有關情況。

主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促進各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是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證。“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民族教育的一條主線,也是一條紅線。”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長毛力提說。

青年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決定》指出,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不懈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引導各族學生深刻認識中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國傢,中華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傢庭;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引導各族學生牢固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傢統一的法律意識;開展形式多樣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試點開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政策和有關宗教法律法規教育,引導各族師生正確認識和看待宗教問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各級各類教育“一個也不能少”

“全面提升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辦學水平”,是《決定》的最大亮點之一。要知道,此前我國相關文件中,這一表述為“促進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從“協調發展”到“全面提升”,彰顯出中央大力促進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更預示著民族教育的發展即將邁入新階段。

《決定》指出,要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支持鄉村兩級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新建、改擴建安全適用的幼兒園,滿足適齡幼兒入園需求,重點支持民族地區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實施民族地區中小學理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依法履行控輟保學職責,降低輟學率;提高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擴大優質教學資源,落實國傢課程方案,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優質特色學校建設等項目重點向民族地區傾斜;優化高等教育佈局和結構,積極支持有條件的民族地區設置工科類、應用型本科院校;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城鄉社區教育機構和網絡建設向民族地區傾斜;重視支持特殊教育,在民族地區的地市州盟和30萬人口以上、殘疾兒童較多的縣市區旗建好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全面提升”並非沒有重點,而是各有側重。毛力提強調:要重點加強民族美國商標申請流程教育薄弱環節建設: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合理佈局,改擴建、新建標準化寄宿制中小學校,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加強學校管理,全面提高入學率,實現各民族學生學習在學校、生活在學校、成長在學校;支持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國傢教育經費向邊疆省區傾斜,邊疆省區教育經費向邊境縣傾斜,提高邊疆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經費保障水平和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骨幹教師到邊境學校任教。

提質:完善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

“希望《決定》印發後,有更多的志願者和教師去西藏支教。”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教師達娃卓瑪看到《決定》後,十分激動,也對記者提出瞭自己的衷心期待。原來,她所在的學校有學生5000多人,除掉後勤人員的教職工隻有200人左右,師資嚴重不足。

類似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學校還有很多。在艱苦邊遠地區,教師隊伍備受“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困惑。因此,《決定》指出,要建立完善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健全教師培養制度,推進師范院校專業調整和教學改革,重點培養雙語教師、“雙師型”教師和農村中小學理科、音體美等學科緊缺教師,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向民族地區傾斜,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崗計劃和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向民族地區傾斜;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制訂全員培訓規劃,國傢級、省級、市級培訓向民族地區農村教師和內地民族班教師傾斜,重點加強幼兒園、中小學、職業院校和內地民族班校長、骨幹教師、班主任(輔導員)思想政治和業務能力培訓;落實教師激勵政策,改善教師福利待遇,績效工資分配向農村教學點、村小學、鄉鎮學校教師、雙語教師和內地民族班教師傾斜,落實好邊遠、農村地區教師職稱(職務)評聘、晉升傾斜政策。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7日 06 版)
arrow
arrow

    siy044qg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