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傢嘴打造文化高地 讓白領美國商標登記流程更有歸屬感

新華網上海4月20日電(孔亮許超)談到“陸傢嘴”,人們總與“金融”相聯系,這裡不隻有高樓大廈、眾多的金融機構,還匯聚瞭50萬摩登、“註重生活品質”的都市白領。為吸引和留住人才,陸傢嘴除瞭加強硬件設施外,滿足眾多白領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十分重要。

陸傢嘴需要怎樣的文化?即將“而立”的浦東新區將如何打造獨有的文化高度?在19日下午舉行的首屆陸傢嘴微視頻與國際攝影大賽啟動儀式上,上海陸傢嘴金融城發展局綜合環境和文化發展部總監袁冶鋒給出瞭自己的答案。

金融白領也急需補上“陸傢嘴文化”

新華網:首屆陸傢嘴微視頻與國際攝影大賽已經啟動,陸傢嘴金融城發展局作為大賽的指導單位,美國商標註冊流程是出於怎樣的考量?

袁冶鋒:陸傢嘴是由農田轉型的新型城區,原來的陸傢嘴缺少歷史文化底蘊,而後成為瞭外來人口集聚區。現在陸傢嘴是中國(上海)自貿區的一部分,也是國際知名金融城。上海陸傢嘴金融城發展局參與舉辦這次微視頻與國際攝影大賽,是有兩方面考量:

首先,金融城必須要有文化的持久支撐,才能可持續地良好發展。金融和文化是共生、共發展的關系,怎麼樣把金融城打造成文化高地,是需要通過長期去觀察的,這是歷史進程。

其次,金融城既是金錢之地,又是有溫度的文化之地。無論是入駐的機構還是工作的白領,他們都在不斷推動著對陸傢嘴文化建設的強烈緊迫感。聚集在陸傢嘴金融城的白領有些不是在上海出生,也有些不是在上海讀書,那麼他們晚上做什麼呢?下班、放學後,除瞭宅在傢裡看直播、看視頻、打遊戲外,其實他們更希望能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充實自己的閑暇時間。因此我認為要滿足他們文化的需求、交友的願望,會讓他們對陸傢嘴更有黏合度、更有認同感。幫助他們找到傢的感覺,也就是舉辦這次活動的人文關懷的最終目的和終極目標。

新華網:換句話說,陸傢嘴上班的白領們急需補上“陸傢嘴文化”,那麼陸傢嘴需要怎樣的文化機構或名人入駐?

袁冶鋒:如今的陸傢嘴對於很多文化機構、文化名人來說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陸傢嘴獨有的品牌效應是他們可以共享的,簡單的說就是“我能在陸傢嘴做活動,說明我是有范兒的。”

與此同時,這些企業和文化名人也感覺到這裡有潛在的消費者。陸傢嘴金融城白領雲集,可以通過觀看演出進行藝術傳導進而成為潛在粉絲。在這方面我們有許多成功經驗,陸傢嘴金融城發展局主動聯絡國內外各類樂團,利用碎片時間給樓宇青年進行文化傳輸。2017年已經跟上海國有院團和民營院團十一個團隊有系列的開展“進樓宇”活動,包括戲劇、京劇院、昆曲團,也有交響樂,上交、愛樂等。

除瞭滬上文化名人外,前往金融城演出的也不乏當下“網紅”,比如說彩虹室內合唱團,用公益的價格引入優秀的文化,從而培育互導性的文化。

陸傢嘴有能力打造成文化高地,要內外發力

新華網:陸傢嘴房租較高,那會不會讓白領覺得享受陸傢嘴文化是很“貴”的?

袁冶鋒:前幾年不少業主將樓宇空間做成商辦,這樣收益比做文化場館要快,但這幾年變瞭,大傢願意把場館拿出來做文化、做活動。我們在引導這些業主看到文化對物業的培育,我們也在做一些引導,讓他們願意去對接承接一些公益文化活動,願意自己做一些文化活動,然後提升品質。

現在陸傢嘴工作的人群主要是85後、90後,特別是城市出生的孩子,受過系統的藝術教育。但是到瞭陸傢嘴金融城,工作壓力很大,偶爾看瞭幾場演出便躍躍欲試,那麼我們就可以做一個平臺,讓他們表演,甚至公演。今後我們要多鼓勵。

新華網:對陸傢嘴文化發展有什麼憧憬,即最希望參賽者表現怎樣的陸傢嘴?

袁冶鋒:打造文化高地的核心就是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大傢願意做文化消費,這樣就有可持續的路徑發展瞭,最終形成金融城自己的文化世界、文化品美國商標查詢牌、文化團隊,永遠植根於陸傢嘴。

去年我們舉辦一場中外詩歌朗誦大賽,有一個小夥子做瞭一段視頻叫《回傢》,描述瞭一個新上海人到瞭這座陌生的城市,每天面對數字化的工作,晚上很疲憊地回傢之後所發生的一段故事。在這座城市裡,匆匆忙忙,來來回回,像機器搖擺人一樣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可以從生活中的某一“點”找到正能量、找到樂趣,或者讓他找到歸屬感,這個“點”讓他對這個城市產生情感共鳴。希望通過這個大賽,能找到這個“點”,我相信會有,也希望看到。
arrow
arrow

    siy044qg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